我的學校在教學上非常強調搭配組合(Collocation),特別是「動賓搭配」,如採取措施、達成協議、造成衝擊等等,這有助於學生增加詞彙,也有助於掌握句子結構。但總不能老停留在「動賓」的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在動詞和賓語之間補上適當的定語,如「採取有效的措施、採取積極的措施」等,這些夾在中間的定語,如「有效的、積極的」如何選擇,學生要不跟老師學,要不就自己找適當的英文對應,現在我要提供一個有用的資源──GOOGLE,它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
做法很簡單:
(1) 在搜尋框中先輸入「雙引號」(即 ” “)
(2) 在雙引號之間輸入「動賓搭配」(如:採取措施)
(3) 在動賓搭配之間輸入「星號」(即 *)
(4) 以「“採取*措施“」執行搜尋
結果請看下圖:
從上圖中,你很快就會看到每一項搜尋的結果中,搜尋字詞都會以「紅色」顯示,如圖示很清楚地看到,有「採取哪些措施、採取嚴厲措施、採取斷然措施」,而且,因為「星號」可以代表「任何字」以及「任何數量的字」,因此,也會出現「採取針對性措施、採取一系列措施」,幾乎可以說是不論多少,一網打盡,這真是再方便也沒有了。
而且,不僅「動賓搭配」能如此搜尋,連「分裂形式的句型結構」也能如此搜尋,如「非…不可、再…也」,這對老師在網路搜尋實例頗有助益。
我就以「再…也」為例,輸入「“再*也“」,得到的結果十分令人滿意,您只要看下圖就可以知道它的威力之大了。
我相信,Google還能在華語教學的其他方面發揮功效,我這篇算是拋磚引玉,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若「有什麼點子」或是「有需求尚未找到答案」都不妨發個帖子來交流交流。
啊哈~原來Google可以這樣用,以前沒想到。
Web as corpus其實還挺有趣的,只可惜Google無法做關鍵字置中(KWIC)。或許可以自己寫個介面,然後使用Google的API吧?要是能加上Google Trends之類的兩岸詞彙比較,那就更有趣了~ :p
Web as corpus
http://www.webcorp.org.uk/
朋友:
這就是我想要的功能啊啊啊~
太感謝你了,我會告訴我碩士班寫作課的學生!
夏天回台灣時再約喝下午茶吧!:D
相當精采又實用,感謝分享!
從上圖中,你很快就會看到每一項搜尋的結果中,搜尋字詞都會以「紅色」顯示,如圖示很清楚地看到,有「採取哪些措施、採取嚴厲措施、採取斷然措施」,而且,因為「星號」可以代表「任何字」以及「任何數量的字」,因此,也會出現「採取針對性措施、採取一系列措施」,幾乎可以說是不論多少,一網打盡,這真是再方便也沒有了。??
可是有問題呀!!!! 有個大問題!!!
“採取*措施“ 只能找出 「採取」和「措施」中間隔一個字的結果,
“採取**措施” 只能找出 「採取」和「措施」中間隔二個字的結果,
…… 以下類推。
問題是我要找 一句話中「採取」和「措施」中間無論隔幾個字全部都要的結果,可是我不知要怎麼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