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darinholic is me!
我是中文狂!
“- holic”是個詞綴,指的是「上癮」,首見於”alcoholic”(1891)。“alcoholic”作形容詞為「含酒精的;酗酒的」之意;作名詞則指「酗酒者」,這是從 “alcohol”衍生出來的字。後來出現了一些套用這個構詞法的字,如”sugarholic” (1965), “workaholic” (1968), “golfaholic” (1971), “chocoholic” (1976)以及”shopaholic” (1984).”其中,使用得最廣的無疑是”workaholic”「工作狂」,這似乎是很多台灣人的寫照,因為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3年的調查,台灣人一年平均工作時數為2282小時,排名全球第一。………多沈重啊!
從上面的既有先例看來,我發明”Mandarinholic”似乎也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的,對於以對外華語教學為志業,奉獻心力的華語教師來說,這個語詞是饒富興味的,不是嗎?………對了,我需不需要申請專利呀?說不定哪天有人打算用這個名字開業賺錢呢!
回到譯名問題,到底Mandarinholic怎麼翻呢?參照既有對有”holic”詞綴的字的譯法,”Mandarinholic”大概可以翻成「中文癖」、「中文癮君子」、「中文狂」,我傾向「中文狂」,因為「癖」、「癮」都是有「病字頭」的字,負面語義明顯;「狂」雖然也常帶著貶義,如「偷窺狂」、「虐待狂」等,但人們提及「工作狂」時,卻未必帶著貶義,舉例來說:「一進入工作狀態,張藝謀立馬就成了“工作狂 ”,討論劇本每天都從早上9點一直“侃”到深夜12點。」從這個句子看來,不但不具有貶義,甚至還帶著褒義,而且這樣的語句所在多有,如「今日之日本人以工作狂著稱於世,日本之能躍入世界屈指可數的富國之列,是與其國民的勤勉、認真分不開的。」由此看來,「工作狂」可以是中性的,甚至是正面的。因此,我想,選擇「中文狂」,大概還說得通吧!(David the Mandarinholic, 2006-11-04, Taipei)
請問可否下載您的老公老婆音樂????
Hi, Kim,
我已經設定好了連結,你可以到原來的部落格網頁去下載mp3.
你这个mandarinholic说起来稍微别扭的,名字很好,可是需要加一个A. Mandarinaholic. This sounds better in English. Interesting blog by the way. If only I could read traditional characters quicker. 😀
Hi, emm.. I love your article very much! But all of it seems to be a couple of years ago , is there a new blog,website or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