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页: 新华社评出2007年国内十大新闻
(按时间先后排序)
-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物权法 (3/16)
-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6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大陆当局指出,这部法律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强化对国有财产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
- 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生态警钟 (5月底)
- 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蓝藻5月底暴发,近百万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无法饮用。这一事件成为促使大陆东部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性事件。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 (6/4)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6月4日正式颁布,全面阐述了2010年前中国大陆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 (7/1)
- 中国国务院7月11日发出通知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中央财政全年安排农村低保补助资金30亿元。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 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庆祝活动在京举行 (8/1)
- 中共党、政、军8月1日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报道指出,1927年8月1日举行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0/15-21)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中批准了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 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0月下旬)
- 中国大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10月24日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 的环月轨道传回第一张月面图片,当局指出,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报道指出,探月工程是中国继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国已经跨入世界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 中国改革实行近十年的“黄金周”休假制度 (12/14)
- 在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中国国务院12月14日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从2008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期。《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同时出台。
- 粮食总产量再超1万亿斤为稳定市场提供基本保证
- 中国经济增长连续5年超过10%,同时今年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任务。不过,在粮食生产方面,大陆今年粮食总产量再次超过1万亿斤,为稳定市场提供基本保证。
-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决定 (12/29)
-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12月29日通过了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 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据报道,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具体产生办法和第五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可以作出适当 修改;但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直选要等到2017年才可能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