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子前,收到我就讀的師大華研所轉發的一封郵件,推薦大家觀摩一段漢語課堂教學演示(原網址:外研漢語網),我看了以後,覺得很有參考價值,於是下載,並稍做剪輯,把長度縮短到YOUTUBE可以接受的十分鐘以內,然後上傳。
之後,我在師大的師資養成班試教活動中,拿出來讓學員們觀賞,並做一點討論,不過每次的時間都不夠,加上,學員們對華語教學的認識還不夠,因此,所能激起的火花很少。華語教學分享館是個不錯的交流天地,我於是把它貼出來,並拋出一部分個人的磚瓦,藉以引出各位老師和準老師們的金玉良言,目的是促進意見交流,藉以增進教學能力。
以下是這段長度9’57”的影片。
我的一些反饋:
【優點】
- 每個語法點或搭配在操練後,總會進行「有意義的交流」,以檢測學生活用能力。
- 很自然地帶入「話題-說明」結構,讓學生有概念,如「早飯他沒吃完」。
- 「一盤魚,兩塊錢,三杯水」不知是否在本課生詞內,若是,則是結合了新詞的寫與說的練習,是不錯的安排。
【缺點】
- 老師讓學生說的句子很短,若學生已經能說「寫對了,找到了」,且老師已經帶入了「話題-說明」結構,那麼為何不讓學生就結合「話題-說明」結構,把句子說成「這個字寫對了」「老師的錢找到了」呢?
- 讓學生凱業來幫忙演戲找錢,最後找到了,於是讓全體練習「找到了」,反倒是凱業沒讓他練習,顯然有所疏漏。
我不想長篇大論,就此拋出一點磚瓦。當然,我的看法不一定對,還請各位不吝批評,也希望各位給些反饋,讓彼此能多所交流,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