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跟「好好好!」有什麼差別?這個問題,我猜大概沒有什麼人討論過,一般關於詞語重疊的研究,都是「二疊式」,如「AA式」、「AABB式」、「ABAB式」,很少談「三疊式」,如「AAA式」。為什麼呢?難道是沒有什麼研究價值嗎?我想,未必。
近日一則新聞報導讓我注意到「AAA式」的特殊性。根據東森新聞11/8報導:台開內線交易案在經歷密集開庭審理之後,今(8)日進入總結辯論,檢察官提出論告,以3大論點認定趙家父子涉嫌內線交易。而當檢察官陳述時,趙建銘在法庭上竟然嚼起了口香糖,法官大為動怒,要他當場吐掉,而趙建銘一連回了3次「好好好」。
(本照片取自蘋果日報之當日報導)
由於法庭辯論無法對媒體公開,因此,我只能揣摩著被告趙建銘的語氣,並且初步得到結論--「說話者連用三個好,顯示不耐煩或心不甘情不願。」理由何在呢?若被告心服口服,那麼,他應該只說「好!」而不會說「好好好!」他說:「好好好!」反而會出現不耐煩或心不甘情不願的語氣。
此外,被告也不會說「好好!」因為「好好」「AA式」只能用作修飾動詞的「狀語」或修飾名詞的「定語」。在上述情況下,只可能出現「光桿的好」,或「三連好」,而不會有「二連好」。
如何看待這項問題呢?
(1)能出現「AAA式」的語詞不太多:大致上以「動詞」和「形容詞」為主,動詞通常是在對話中出現,而且多半是祈使句,如「來來來!」「走走走!」「滾滾滾!」,當然,也有Stative verb(靜態動詞),如「快快快!」「好好好!」
形容詞的「AAA式」則多半出現在方言中,如閩南語說「衫洗到白白白!」國語或普通話都絕少。
(2)「AAA式」是加量還是減量?上述的例子「來來來!」「走走走!」,以至於「快快快!」「白白白!」都有強調的作用,應屬於「加量」;但「好好好!」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好!」是表答應,表接受,「好好好!」不是強調答應,也不強調接受,反倒是走相反方向,有「敷衍」的味道。因而「好好好!」反成了「AAA式」中的異數。
(3)從語調來看,「來來來!」「快快快!」「好好好!」都是三字連說,語調較為急切;方言中形容詞三疊式則較為舒緩,有時第一字說完,會稍作停頓,才接著說第二字、第三字,如上述的「白白白」。說話者若表示不耐煩,當然語調會偏於急切,而非舒緩。
由此看來,「好!」是簡單扼要地表達答應或接受;而「好好好!」則表達了不耐煩或心不甘情不願的語氣。一向給人態度高傲之感的趙建民,被法官斥責時,顯然是選後者的可能性遠大於前者。
以上論點是我個人意見,歡迎各位提出批評。
This is really interesting, You are a very skilled blogger.
I’ve joined your feed and look forward to seeking more of your great post. Also, I have shared your site in my social networks!
I’m gone to say to my little brother, that he should also go to see this blog on
regular basis to get updated from most up-to-date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