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教到「寧可」 這個詞時,多半是這樣做的--
費盡心思,給學生想出兩個令人不滿意的選項,然後問學生:「你會選擇哪一個?」
學生當然知道老師要練的是「寧可…,也(不)…」這個結構,也許,學生在老師的誘導下,說出了正確的句子,但這只是表面上如此,實際上,學生是否真正學會了這個結構,我是存疑的。因此,我一直思考著更有效,同時,更有效率的教學策略,而以下就是我目前採用的方法。
我的操作原則﹔
(1)還原到真實語境
(2)儘量促使思維過程更直接,更簡單化
(3)可按部就班,分階段進行,而不必強求一次全部搞定
【想一想】我們什麼時候會用「寧可…,也(不)…」,這多半是在對話中,沒錯;但語料顯示,在多數情況下,提問者不是問「你會怎麼選擇…?」而是問「…,你覺得怎麼樣?」
因此,提供學生選項,應該不是同時給,而是分先後的,先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原本他不太可能做的事情,然後再引導出比這個更糟糕的事情,然後促使學生「自然地」做出選擇,我的策略如下。(以下學生的回答是我「預期」學生可能做的回答。)
*第一階段問答* [以淺顯的實例而非原則來協助學生建立基本概念]
(老師先板書「寧可V.,也不V.」)
師﹔關於這個週末的計畫,你會考慮去爬山嗎?(老師刻意提一個學生不太可能選的選項)
生:大概不會。
師:如果我叫你寫五篇作文呢?你願意嗎?(然後視情況決定是否要指著板書提示)
生﹔那我寧可去爬山,也不寫作文。
師:你的意思是--寫作文比較「糟糕」,是吧!
(第一階段提供兩個選項)
*第二階段問答* [開始帶入原則,指出一個更糟糕的事情以作為相對不利的選項]
師﹔每個人都不想死,我想,你是個軍人,大概也不想去死吧?
生:當然不。
師:如果有一件更糟糕的事情呢?比方說?
生﹔比方說,出賣國家。
師:你會出賣國家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死,也不要出賣國家。
(第二階段只提供一個選項,但也提供一個思維原則,就是「想一個更糟糕的事」)
*第三階段問答* [帶入第二個原則,指出不希望發生、但沒那麼糟糕的事情以作為相對有利的選項]
師﹔談到工作,比方說,你以前工作的經驗,請告訴我一個你不希望做的事。
生:我不希望被批評。
師:如果有一件更糟糕的事情呢?比方說?
生﹔比方說,做非法的事情。
師:你願意做非法的事情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被批評,也不要做非法的事。
(第三階段只提供原則,包括「不希望做的事」以及「一個更糟糕的事」)
*第四階段問答* [轉換變項:將更糟糕的事情轉換為一定要做的事情]
師﹔剛才我們都是說「寧可做一個不希望做的事,也不要做更糟糕的事情」,可是,這個結構也可以說「一定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把後面的事情改成「你一定要做的事情」
(同時把板書的「寧可V.,也不V.」改成「寧可V.,也要V.」)
師:再談談你以前的工作經驗,你剛才說,你不希望被批評。
師:可是如果,你有一個目標,一定要做的呢?比方說?
生﹔比方說,做對的事情。
師:如果你做對的事情,可是別人會批評你?你還願意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被批評,也要做對的事情。
(第四階段在既有的基礎上,略做轉換,如此,學生應該可以順利接軌。)
*第五階段問答* [轉換變項:通過活用,來熟悉新格式]
(板書仍是「寧可V.,也要V.」)
師:現在你是個貪污腐敗的官員,你最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生:賺很多的錢。
師:可是如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能得做非法的事情?你願意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做非法的事,也要賺很多的錢。
(第五階段在第四階段的基礎上,略做轉換。)
以上是我個人的做法,未來還有可能改變,但我歡迎各位老師試用,並告訴我操作結果,這樣我將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