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 TCSL ] 新詞解釋 on August 16, 2007|
1 Comment »
瀏覽大陸電子報一則有關大陸重慶選秀電視節目「第一次心動」的新聞時,赫然發現了這樣一個句子:「听到记者的询问后,他显得特别的冤枉,“我真不知道这些人要干什么。我在《梦想中国》的时候,就有人说我潜规则了女选手。现在居然又说我潜规则男选手。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是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干这些事情。”」
令我驚訝的是,印象中「潛規則」應該是名詞,曾幾何時,居然也有了動詞用法,難道「潛規則」的詞性出現了變化?為此,我到網路上做了一番搜尋,才知道,的確,「潛規則」一詞已經由名詞而逐步衍生出動詞用法,現在是名詞和及物動詞用法兼具。
在此,我節錄一下北京《新京報》今年一月一則對「潛規則」所做的流行語解釋:
出处 2006年,女演员张钰的录像带事件使得“潜规则”一词大火。张钰表示:自己演出的几乎全部角色,哪怕是只有一场戏的“小角色”,都是用“潜规则”和“自己的身体”换来的。
释义 最初是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规矩,不成文、不公开,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成为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各行各业游离于法规之外的“行规”和“惯例”,实质是非规则、反规则,“拿不上台面”、“见不得阳光”(比如招生潜规则、官场潜规则、足坛潜规则等)。 到现在这个词引申为娱乐圈中一些以利益为目的的性交易,如演员为了上戏而陪导演睡觉等。并有名词动词化的趋势。
活学活用 由于“潜规则”一词的引申含义,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转载报道张钰事件之后,将“潜规则”一词应用到诸多娱乐圈疑似桃色事件中。
在2006年,张钰、范冰冰、张国立、刘孜、袁泉等若干明星在内,都与“潜规则”挂钩,而在应用方法上,尽可以用“A被B潜规则了”或者“A把B潜规则了”表达。
以上的說明清楚而明白,但「潛規則」的用法,顯然並不限於「把字句」和「被字句」,直接連接施事和受事的用法也不乏例子,像上面引述的「有人说我潜规则了女选手。现在居然又说我潜规则男选手。」就是一個例子。
說起來,其實可能各行各業都有一些「潛規則」,而我覺得最令人捧腹的可能是電影中的潛規則,請看以下這段內容,相信你會同意我的說法。
电影中的潜规则
- 纽约顶楼的公寓到处都有而且很便宜,没有工作的人也住的起。
- 如果一对双胞胎能很轻易的被区分开的话,那其中一个必然是坏人。
- 电影里的炸弹总是有一个大大的显示时间的装置,告诉主人公还剩多少时间。
- 如果你必须拆除一枚炸弹的话,你根本不用担心该剪哪根线,因为你剪的总是对的。
- 如果你根敌人拼“功夫”,别担心他们人多,因为他们总是会耐心地排着队跟你打---在一个人被击倒之前,其他的人只会在一旁虚张声势。
- 当你关着睡觉的时候,你卧室里的一切都会被一道蓝色分光照的清清楚楚。
- 坏人很少会浪费子弹,他们会用其他的工具来杀死主人公:电锯、毒气、激光、鲨鱼、定时炸弹等,以提供主人公足够的时间逃生。
- 电影的电脑从来不使用windows的系统。
- 电影里的电脑从开机到可以使用最多只需要3秒钟。并且可以从任何一台电脑A上窃取另外一台电脑B上储存的资料,即使电脑B是关着的。
- 如果你要追的人驾车逃跑了,那么你会发现旁边就有一辆车,而且没锁,上车就可以开走,决不会有人拦住你。
- 街道上的行人总是反应很快,你永远不用担心自己在闹市区开快车会撞到谁,你所要的就是一边把好方向盘,一边使劲踩油门,一边大喊:“走开!”
- 任何餐馆里分不足3公分厚的木板桌面,都能挡住子弹,而同样的枪和子弹却可以把一辆卡车打爆!
- 总是等坏人都死光了,警察才会到!
- 无论枪法多准的人,一旦打男女主角,或是打主要演员时,怎么都打不中。相反,枪法不时很准的人,打群众演员,总是一枪一个,打到腿,也能让人死!
- 群众演员,腹部中枪,当场就死!主角胸口中枪,还要讲半天话才死!
瞧,很搞笑吧!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