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Posts
Comments

Archive for the ‘[ TCSL ] 新詞解釋’ Category

“下海”、“下崗”、“洋插隊”、“海歸”、“漂一族”、“SOHO一族”、“跟著感覺走”、“單人房雙人床”、“丁克家 庭”、“豆腐賬”、“吃農家飯”、“自駕車旅遊”、“新手上路請多關照”、“一路暢通”……等等,這些大陸流行語,不但豐富了人際溝通的語言,更重要的 是,它們折射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大陸CCTV製作了「二十五年流行語」的系列記錄片,其中,還用了多個真實的故事,說明這些流行語的意涵,很值得一看。

  1. Video Part-1
    00’40”:下海/下海
    11’48”:下崗/下岗
    19’33”:洋插隊到海歸/洋插队到海归

  2. Video Part-2
    00’55”:民工潮/民工潮
    10’15”:SOHO一族/SOHO一族
    17’32”:飄一族/飘一族

  3. Video Part-3
    00’55”:跟著感覺走/跟着感觉走
    16’56”:單身生活/单身生活
    22’08”:丁克家庭/丁克家族

  4. Video Part-4
    00’42”:一封家書/一封家书
    05’57”:筆友與網友/笔友与网友
    13’18”:有事呼我/有事呼我
    20’30”:大哥大/大哥大

  5. Video Part-5
    00’54”:豆腐帳/豆腐帐
    06’56”:農家樂/农家乐
    12’44”:自駕車旅遊/自驾车旅游
    21’46”:健身/健身

  6. Video Part-6
    00’19”:我愛我家/我爱我家
    13’54”:新手上路,請多關照/新手上路,请多关照
    20’43”:一路暢通/一路畅通

    Read Full Post »

    (本文取材自大陸和訊傳媒2007年11月06日《广州网友发帖抵制“忽悠” 引发“排北”情绪》一文,文章原始出處為廣州的新快報)

    「忽悠」一詞近幾年來在大陸迅速成為高頻詞,筆者隨意用google新聞搜尋一下,就能得到4500多筆標題或內文帶有「忽悠」這個字眼的新聞,而當我搜尋百度知道等網絡資源,以查詢其詞義時,也驚訝地發現,這個迅速竄起的高頻詞居然會引起廣州人的抵制。

    這個抵制風潮被稱為「排北風」,原因是近年來「忽悠」、「紮堆」、「趴窩」、「叫板」、「貓膩」……這些北方方言相繼在媒體上竄起成為熱門語詞,當然也在廣州報紙上露臉。這種語言現象引起了部分廣州人的不滿,他們質疑,在廣州談時事,為什麼要用北方方言來敘述,廣州的地盤就應該用廣州話說事。一位網友維尼仔」在廣視網論壇上就此事發帖抗議,引發網友熱議和不同觀點的激烈交鋒,學界則不認同,認為全盤排北」的心態不利於城市發展。

    這位網友維尼仔」的帖子是這麼說的:「現在一打開廣州任何一份報紙,大堆大堆的北方方言,隨眼可見!政府叫我唔好講廣州話,但所有報紙大行其道的都是北方土話!點解(意即為什麼”)可以咁唔公平?而他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媒體從業人員和投稿人員大多數是外地人。「我真系好驚(意即好怕”)廣州的各大媒體會一步一步被人蠶食,到那時我廣州人就要讀懂北方土話,忘記廣州方言啦!」

    維尼仔」的帖子在廣視網論壇上迅速激起熱議,短短兩天引發近百網友回帖。當地媒體粗略統計,這其中約有64%的回帖者表示支持維尼仔」,排斥外來語言出現在廣州媒體,僅有不到25%的回帖者針鋒相對地認為一味排斥外來語言,特別是外地方言的做法有失偏頗。

    廣州一家媒體副總編輯認為,大眾文化總是會不斷產生一些新的語言,一些網路用語會進入書面語言,一些地方方言也可能成為全社會流行的語彙。本屬北方方言的「忽悠」一詞,經過趙本山在春晚上演出小品《賣拐》後,迅速被全國的觀眾接受。「既然大多數人都明白這些方言的意思,媒體作為大眾文化的一個分支,對此加以運用也無可厚非。」

      而廣州中山大學一位哲學博士生則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對廣州人抵制北方方言的反對意見,他認為,廣州的報紙上出現一些所謂的北方方言是社會流動的必然結果,而這種流動對廣州來說是必須的。廣州人可以接受一些英文語彙進入,而不能接受北方方言出現在媒體中,聲言要以此維護粵語的尊嚴,這可能與廣州人強烈的地域觀念和文化優越感有關,但這種心態從城市長遠的發展來看,不太可取。」

    Read Full Post »

    「忽悠」的英譯

    最近幾年在閱讀大陸媒體新聞報導時,經常看到一個詞-「忽悠」,其出現頻率有越來越高之勢,我用這個關鍵詞在google新聞隨意搜尋,就得到4500多條標題或內文有這個字眼的新聞。以下,舉幾個標題為例:

    (例一)用人单位钻空子 “注水工资”忽悠求职者 (作及物動詞後接賓語)
    (例二)“义诊医生”上门瞧病 老年人当心遭忽悠 (可用在被動句)
    (例三)莫让“国际责任”给忽悠掉了 (可用在搭配「給」的被動句)
    (例四)食品营养标注不得“忽悠” (用在賓語提前的話題句)
    (例五)绝版珍藏品 专家支招谨防大忽悠 (當名詞用)

    從上面五個實例可以看出,「忽悠」的詞性以及物動詞為主,可出現在被動句,偶爾也當名詞用。我查了「百度知道」之後,得知「忽悠」有兩層意思,其一是「一種飄忽不定的狀態或心態」,其二是「利用語言,巧設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當,使希望落空」,這是來自北方,尤其是東北的俗語,這第二層意思接著還衍生出「胡說、欺騙」,以至於「吹牛、鼓動」等語義。

    • 如對某人表示懷疑,就可以說你別聽他忽悠你了。」(表示胡說)
    • 如形容某人在公眾面前誇誇其談,譁眾取寵,而且有不真實的成分,就可以說「這個人可真能忽悠。」(表示吹牛)
    • 如我們要做某件事情,考慮到很多人有顧慮可能不願意做,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去忽悠忽悠他。」(表示鼓動)

    「忽悠」的詞義如此豐富,若要翻譯成英文,怎麼翻呢?

    • 在線新華字典:“忽悠”〖flicker〗[方言]∶晃悠 (例句)不怕秋千忽悠你就玩吧
    • Dict.cn:“忽悠”(例句)渔船上的灯火忽悠忽悠的。Lights flickered on the fishing boats.

    以上兩者都只能說明「忽悠」的第一項意義,對第二項意義的翻譯則付之闕如。以下且看iciba的翻譯:

    • iciba:“忽悠” V. play tricks on sb.因为笑星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而一炮走红的词
      V. sweet-talk
      V. coax
      V. wheedle

    iciba的翻譯顯示它的資料更新得比上面兩者快,而且出乎我意料之外地,還附上說明,指出這個詞為何一炮而紅,這不但解決了我的疑惑,更突顯了媒體對詞語使用頻率所造成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最後,咱們來看看這段由笑星趙本山、范偉、高秀敏在2001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的小品《賣拐》。

    Read Full Post »

    瀏覽大陸電子報一則有關大陸重慶選秀電視節目「第一次心動」的新聞時,赫然發現了這樣一個句子:「听到记者的询问后,他显得特别的冤枉,“我真不知道这些人要干什么。我在《梦想中国》的时候,就有人说我潜规则了女选手。现在居然又说我潜规则男选手。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是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干这些事情。”」

    令我驚訝的是,印象中「潛規則」應該是名詞,曾幾何時,居然也有了動詞用法,難道「潛規則」的詞性出現了變化?為此,我到網路上做了一番搜尋,才知道,的確,「潛規則」一詞已經由名詞而逐步衍生出動詞用法,現在是名詞和及物動詞用法兼具。

    在此,我節錄一下北京《新京報》今年一月一則對「潛規則」所做的流行語解釋

      出处  2006年,女演员张钰的录像带事件使得“潜规则”一词大火。张钰表示:自己演出的几乎全部角色,哪怕是只有一场戏的“小角色”,都是用“潜规则”和“自己的身体”换来的。

      释义  最初是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规矩,不成文、不公开,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成为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各行各业游离于法规之外的“行规”和“惯例”,实质是非规则、反规则,“拿不上台面”、“见不得阳光”(比如招生潜规则、官场潜规则、足坛潜规则等)。  到现在这个词引申为娱乐圈中一些以利益为目的的性交易,如演员为了上戏而陪导演睡觉等。并有名词动词化的趋势。

       活学活用   由于“潜规则”一词的引申含义,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转载报道张钰事件之后,将“潜规则”一词应用到诸多娱乐圈疑似桃色事件中。

      在2006年,张钰、范冰冰、张国立、刘孜、袁泉等若干明星在内,都与“潜规则”挂钩,而在应用方法上,尽可以用“A被B潜规则了”或者“A把B潜规则了”表达。

    以上的說明清楚而明白,但「潛規則」的用法,顯然並不限於「把字句」和「被字句」,直接連接施事和受事的用法也不乏例子,像上面引述的「有人说我潜规则了女选手。现在居然又说我潜规则男选手。」就是一個例子。

    說起來,其實可能各行各業都有一些「潛規則」,而我覺得最令人捧腹的可能是電影中的潛規則,請看以下這段內容,相信你會同意我的說法。

      电影中的潜规则  

    • 纽约顶楼的公寓到处都有而且很便宜,没有工作的人也住的起。
    • 如果一对双胞胎能很轻易的被区分开的话,那其中一个必然是坏人。
    • 电影里的炸弹总是有一个大大的显示时间的装置,告诉主人公还剩多少时间。
    • 如果你必须拆除一枚炸弹的话,你根本不用担心该剪哪根线,因为你剪的总是对的。
    • 如果你根敌人拼“功夫”,别担心他们人多,因为他们总是会耐心地排着队跟你打---在一个人被击倒之前,其他的人只会在一旁虚张声势。
    • 当你关着睡觉的时候,你卧室里的一切都会被一道蓝色分光照的清清楚楚。
    • 坏人很少会浪费子弹,他们会用其他的工具来杀死主人公:电锯、毒气、激光、鲨鱼、定时炸弹等,以提供主人公足够的时间逃生。
    • 电影的电脑从来不使用windows的系统。
    • 电影里的电脑从开机到可以使用最多只需要3秒钟。并且可以从任何一台电脑A上窃取另外一台电脑B上储存的资料,即使电脑B是关着的。
    • 如果你要追的人驾车逃跑了,那么你会发现旁边就有一辆车,而且没锁,上车就可以开走,决不会有人拦住你。
    • 街道上的行人总是反应很快,你永远不用担心自己在闹市区开快车会撞到谁,你所要的就是一边把好方向盘,一边使劲踩油门,一边大喊:“走开!”
    • 任何餐馆里分不足3公分厚的木板桌面,都能挡住子弹,而同样的枪和子弹却可以把一辆卡车打爆!
    • 总是等坏人都死光了,警察才会到!
    • 无论枪法多准的人,一旦打男女主角,或是打主要演员时,怎么都打不中。相反,枪法不时很准的人,打群众演员,总是一枪一个,打到腿,也能让人死!
    • 群众演员,腹部中枪,当场就死!主角胸口中枪,还要讲半天话才死!

    瞧,很搞笑吧!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