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教到「寧可」 這個詞時,多半是這樣做的--
費盡心思,給學生想出兩個令人不滿意的選項,然後問學生:「你會選擇哪一個?」
學生當然知道老師要練的是「寧可…,也(不)…」這個結構,也許,學生在老師的誘導下,說出了正確的句子,但這只是表面上如此,實際上,學生是否真正學會了這個結構,我是存疑的。因此,我一直思考著更有效,同時,更有效率的教學策略,而以下就是我目前採用的方法。
我的操作原則﹔
(1)還原到真實語境
(2)儘量促使思維過程更直接,更簡單化
(3)可按部就班,分階段進行,而不必強求一次全部搞定
【想一想】我們什麼時候會用「寧可…,也(不)…」,這多半是在對話中,沒錯;但語料顯示,在多數情況下,提問者不是問「你會怎麼選擇…?」而是問「…,你覺得怎麼樣?」
因此,提供學生選項,應該不是同時給,而是分先後的,先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原本他不太可能做的事情,然後再引導出比這個更糟糕的事情,然後促使學生「自然地」做出選擇,我的策略如下。(以下學生的回答是我「預期」學生可能做的回答。)
*第一階段問答* [以淺顯的實例而非原則來協助學生建立基本概念]
(老師先板書「寧可V.,也不V.」)
師﹔關於這個週末的計畫,你會考慮去爬山嗎?(老師刻意提一個學生不太可能選的選項)
生:大概不會。
師:如果我叫你寫五篇作文呢?你願意嗎?(然後視情況決定是否要指著板書提示)
生﹔那我寧可去爬山,也不寫作文。
師:你的意思是--寫作文比較「糟糕」,是吧!
(第一階段提供兩個選項)
*第二階段問答* [開始帶入原則,指出一個更糟糕的事情以作為相對不利的選項]
師﹔每個人都不想死,我想,你是個軍人,大概也不想去死吧?
生:當然不。
師:如果有一件更糟糕的事情呢?比方說?
生﹔比方說,出賣國家。
師:你會出賣國家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死,也不要出賣國家。
(第二階段只提供一個選項,但也提供一個思維原則,就是「想一個更糟糕的事」)
*第三階段問答* [帶入第二個原則,指出不希望發生、但沒那麼糟糕的事情以作為相對有利的選項]
師﹔談到工作,比方說,你以前工作的經驗,請告訴我一個你不希望做的事。
生:我不希望被批評。
師:如果有一件更糟糕的事情呢?比方說?
生﹔比方說,做非法的事情。
師:你願意做非法的事情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被批評,也不要做非法的事。
(第三階段只提供原則,包括「不希望做的事」以及「一個更糟糕的事」)
*第四階段問答* [轉換變項:將更糟糕的事情轉換為一定要做的事情]
師﹔剛才我們都是說「寧可做一個不希望做的事,也不要做更糟糕的事情」,可是,這個結構也可以說「一定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把後面的事情改成「你一定要做的事情」
(同時把板書的「寧可V.,也不V.」改成「寧可V.,也要V.」)
師:再談談你以前的工作經驗,你剛才說,你不希望被批評。
師:可是如果,你有一個目標,一定要做的呢?比方說?
生﹔比方說,做對的事情。
師:如果你做對的事情,可是別人會批評你?你還願意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被批評,也要做對的事情。
(第四階段在既有的基礎上,略做轉換,如此,學生應該可以順利接軌。)
*第五階段問答* [轉換變項:通過活用,來熟悉新格式]
(板書仍是「寧可V.,也要V.」)
師:現在你是個貪污腐敗的官員,你最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生:賺很多的錢。
師:可是如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能得做非法的事情?你願意嗎?(手指著板書)
生:我寧可做非法的事,也要賺很多的錢。
(第五階段在第四階段的基礎上,略做轉換。)
以上是我個人的做法,未來還有可能改變,但我歡迎各位老師試用,並告訴我操作結果,這樣我將非常感激。
From my book Discussing Everything Chinese, Lesson 5.
• 宁可A也(不)B (“宁可” means “rather”. When you use this pattern, you mean “to make B (not) happen, I would rather compromise and reluctantly tolerate A.” “宁可” introduces the preferred choice in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ssatisfactory items or actions).
这本书太好了,我宁可不睡觉也要把它看完。
This book is too good. I would rather not sleep so I can finish it.
父母宁可自己吃各种各样的苦,也不要孩子的生活比别人差。
Parents would go though all kinds of hardships themselves rather than allow their child to live a worse life than others.
我宁可死也不要过不自由的生活。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Without the use of “也”, what stated after “宁可” is the preferred choice).
不给我自由,我宁可死。(There is also a saying known as: 不自由毋宁死 Bú zìyóu, wú nìng sǐ)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如果你一边帮我, 一边埋怨,那我宁可自己干。
If you keep complaining while you help me, then I would rather do it by myself.
小文:你的工作那么好,为什么不做了呢?
小许:离我家太远了。我宁可少赚一点钱,找个离家近一点的。
小文:Your job is so good. Why aren’t you doing it now?
小许:It’s too far from home. I would rather make a little less money and find a job closer to home.
Harvard 大学和UCLA都接受了你的申请。你会念哪一所呢?为什么?
Harvard $$$$$ 东岸 爸妈最希望你念的
UCLA $$$ 西岸 女朋友决定去念的
小张:虽然我喜欢东岸。但我女朋友在西岸,我宁可不去东岸也不要和女朋友分开。
小王: 我和你不一样,哈佛那么有名,我宁可让女朋友生气也要念哈佛,不念UCLA.
(完成句子) => 小李:哈佛太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謝lilifoti的回應,也感謝您對”Discussing Everything Chinese”《中国面面谈》這本教材的推薦,我要在此向您致歉,原來您就是這本教材的作者之一鄧立立老師,我何其有幸能得到您的回應。
雖然,我沒有這本教材,但從這本教材的網站展示資料可以看出,這是個精心製作的教材,從您對「寧可」的英文解釋和例句來看,相信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它的用法,但我認為這還不夠,老師需要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學生在認知上也能活用。因此,我試圖把這個句式還原到原來的語境去探討,才會採取對話形式呈現,而且是幾次話語的交換,而不是以單句呈現。同時,我希望能用一些關鍵詞來總結這個句式的重點,從《中国面面谈》的說明來看,”compromise”是主要的關鍵字,這是很棒的,比我的好,我受教了。
而對於老師提供的課堂練習,我看到的一些例子是老師都明確地給兩個選項,讓學生選擇;或者是只給了一個選項,卻沒考慮compromise的問題,因此,即使學生能說出老師要的句子,老師可能也無法確定學生真的學會了,這帶給我一些思考。
我覺得,雖然這個句式需要兩件事情進行比較,但老師不必把兩個選項都給學生,若能在一個典型的語境中,只給一個選項,而讓學生自行提出另一選項,以至於學生能自行(或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一些原則,最後在實際的對話中,自然地運用,那我就能確定學生會用了。這也是我期望的目標。
再次感謝鄧老師指教,我收穫豐富。